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北京电影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京电影学院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电影学院
2025年广东高考考生要想上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2分左右(位次592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612分左右(位次15103名左右)。
1、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3分(位次7904),物理类为590分(位次29195)。
2、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3分(位次6150),物理类为613分(位次18298)。
3、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5分(位次5074),物理类为604分(位次19180)。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京电影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京电影学院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3 | 7904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3 | 7895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6 | 7270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0 | 6279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0 | 6346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7 | 4890 | 428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3 | 6150 | 433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5 | 5074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90 | 29195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92 | 27700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93 | 26790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95 | 25117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01 | 21271 | 442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13 | 18298 | 439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04 | 19180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07 | 17461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电影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京电影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北京电影学院始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电影专业教育高等学府,持续处于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教育专业高校的领军地位;始终以中国电影人才培养为己任,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始终站在世界电影教育的最前沿,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面的电影专业院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影视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学校是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学校代表担任亚太地区执委会副主席。
学校在建校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优秀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谢添、庞学勤、于洋、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李前宽、郭宝昌和翟俊杰等老一代艺术家;也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唐国强、宋春丽、张铁林、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蒋雯丽、黄磊、陆川、贾樟柯、王小帅、管虎、徐静蕾、宁浩、陈坤、黄渤等中青年电影人代表;还有周冬雨、关晓彤、王俊凯、吴磊、张子枫等一大批电影新锐。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纪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刘三姐》《大闹天宫》;70年代的《樱》《小花》《哪吒闹海》;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90年代的《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均由学校校友担任主创。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其主创人员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学校毕业生还是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影视师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