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山东高考录取数据分析:师范断层领跑,理工逆势飙升!

更新时间:2025-09-18 06:04:46

2025年,山东高考以101万报名人数的惊人数字刷新历史纪录,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教育大考中,夏季高考74万考生踏上考场。数字背后,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正在发生:双一流院校精准扩招,师范类院校录取位次强势领跑,理工类院校逆势上升,而临床医学等传统热门专业却意外遇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录取格局的洗牌远超预期。省内高校中,聊城大学、鲁东大学最低录取位次飙升近8万位,成为最大黑马;省外非双一流院校里,长沙理工大学位次跃升超17万,上演“跨省逆袭”;双一流阵营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凭借专业优化,最低位次暴涨近2万,重新定义语言类高校价值。

高考报名人数破百万大关:

2025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背景下,山东高考总报名人数仍保持增长趋势,夏季高考报名人数达到74万人,同样为历年最高。

1.png

双一流招生计划小幅扩容:

从双一流院校招生计划情况来看,2025年在扩大总体招生规模的背景下,对“双一流”院校予以精准资源倾斜。

2.png

2025年山东高考,双一流院校招生计划共2.92万人,较上年增加0.1万人,总体占比5.14%;非双一流院校招生计划共53.87万人,占比为94.86%。

按照今年双一流高校全国扩招2万人的计划,山东省今年双一流院校新增1000人,占到扩招名额的5%。

3.png

师范断层领跑,理工逆势飙升,财经、医药类遇冷:

从2025年山东高考各类型院校的录取情况来看,师范类院校以72.88%的位次上升占比高居榜首,形成断层式领先;民族类(66.67%)、理工类(64.81%)、艺术类(64.29%)、体育类(63.63%)、政法类(55.98%)以及综合类(55%)位次上升比例超半数;而医药类(30.21%)和军事类(33.33%)则录取情况较差,位次上升院校在三分之一及以下。

师范类院校在山东各类院校位次变化中强势领跑,在统计的118所院校中,86所最低位次上升,近73%的院校录取门槛明显提升,不仅印证了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回升,更折射出年轻一代在当下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价值认同正主动转向编制内的稳定职业。

在统计的理工类院校中,其以287所的院校数量占据绝对规模,且位次上升院校数为186所,占比超六成。其中长沙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位次上升均超过7万位。理工类院校的进步背后,既源于理工类专业天然的“实用性”,从传统制造到新兴科技,产业升级对工科人才的持续渴求,让考生更青睐这类院校;也反映了山东作为工业大省,本地产业对理工科教育的支撑,以及考生对就业稳定性的务实考量。

相比之下,综合类以343所成为数量最多的类型,且位次上升院校数超过下降数,位次上升占比为55.98%。其中中南民族大学、南通大学、温州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排名靠前,最低位次均上升超7万位。相比专业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学科覆盖面广却易“缺乏特色”,在考生越来越关注专业性价比的当下,顶尖综合大学或许仍受追捧,但多所普通综合院校因没有核心学科优势,在“专业优先”的报考趋势中竞争力下滑。

财经类(39.08%)与医药类(30.21%)院校最低录取位次上升院校占比低于四成,这或许是两类行业的变化对报考热度的影响:金融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核算等技术不断替代基础财会等岗位,让考生感知到传统财经专业的就业空间收窄;而医疗卫生体系内部岗位增速放缓,基层医疗岗位逐步趋于饱和,加之部分细分领域对人才学历、专业技能的要求提升,共同影响了考生对医药类专业的从业预期。

整体来看,师范类以72.88%的上升占比领跑,理工类紧随其后,综合类则排名稍微落后,这既体现考生的院校选择更加务实,深度考虑就业市场对“专业型人才”的偏好,也暗示院校发展需锚定学科优势、对接产业需求,才能在考生日趋理性的选择中站稳脚跟。

4.png

选科松绑激活中医学,公考红利催生“法律热”:

从2025年山东部分专业的录取情况来看,在统计的全国院校在山东招生的270个法学专业中,220个专业较上年位次提升,占比81.48%。其次是中医学专业,在统计的44个专业中,31个专业较上年位次提升,占比70.45%,排名第三的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统计的265个专业中,170个较上年位次提升,占比64.15%。而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和临床医学则录取情况较差,位次上升院校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法学院校81.48%的集体跃升,可以看出法学作为能适配超60%政法类公考岗位的核心专业,在当前持续升温的“公考热”推动下,具备吸引考生的强大优势,进而形成生源虹吸效应。但是这一现象并非仅靠“公考红利”驱动,更隐含高校法学专业升级的主动应对,部分院校已跳出传统法学的教学框架,主动向“数据合规”“跨境电商仲裁”等契合数字经济与国际贸易需求的新兴领域延伸拓展。

另外,在专业位次变动上,中医学逐渐崛起,临床医学有所“降温”。在统计的全国院校在山东招生的140个临床医学专业中,仅有1个位次上升,占比仅为0.71%。山东大学的临床医学最低投档排位从去年的5913位下降至今年的8598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最低投档排位更是从39835位下降到50851位,下降逾1万位。2025年高考临床医学专业的“遇冷”,是一种复杂且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反映了考生对于本专业职业培养周期长、经济回报滞后的职业再认知,也是时代发展带来的需求波动的结果。但从长远看,临床医学依然是国家重点扶持、关系公共健康安全的战略型专业。

与临床医学普遍下降不同,中医学类专业的录取呈现出最低位次普遍上升的趋势:在统计的全国院校在山东招生的44个中医学专业中,有31个位次上升,其中长沙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海南医科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等高校最低录取位次相较于去年均上升超过4万位。中医学类专业的升温或许与近年来的政策松绑有关,多所高校在2025年高考改革中将部分中医学类专业的选科要求从“物理+化学”调整为“不限选科”,吸引了大量原本受限于理科组合但对中医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5.png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