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铜陵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铜陵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铜陵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铜陵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铜陵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0分左右(位次3336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61分左右(位次180570名左右)。
1、2024年铜陵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7分(位次30469),物理类为492分(位次137233)。
2、2023年铜陵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6分(位次29311),物理类为460分(位次125654)。
3、2022年铜陵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4分(位次27431),物理类为471分(位次119152)。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铜陵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铜陵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97 | 30469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11 | 25169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495 | 25413 | 495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86 | 29311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14 | 27431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2 | 137233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5 | 13377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9 | 114060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11 | 111099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482 | 101655 | 482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60 | 125654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71 | 119152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铜陵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铜陵学院简介
铜陵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工科发展势头强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创办),2000年合并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1958年创办)和铜陵师范学校(1958年创办),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4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1人,省级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3人,翠湖领军人才5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名师26人,省级教坛新秀40人,共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4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23人。近五年,教师获安徽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6项。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三进入三延伸”(企业进校园、企业家进课堂、科技攻关项目进学校;实验室延伸到企业、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教师培养延伸到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2022年,正式挂牌成立铜业学院。建有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育人基地1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省级产业学院与特色学院5个。建有智能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创新、财务共享、审计信息、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用友新道仿真企业虚拟商业社会(VBSE)、GE Fanuc运动控制、智能工业机器人、离散行业智能制造、罗克韦尔DCS集散控制、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增材制造等实验(训)室239个。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近年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3项,其中“多元浸润、学产协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铜陵学院‘八百工程’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办学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