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考生多少分能上北京理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京理工大学在新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理工大学
2025年新疆高考考生要想上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批:文科预估需577分左右(位次126名左右),理科预估需491分左右(位次5808名左右)。
1、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6分(位次309),物理类为508分(位次404)。
2、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4分(位次262),物理类为488分(位次540)。
3、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83分(位次539)。
注:以上只是新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京理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京理工大学在新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556 | 309 | 425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574 | 262 | 45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592 | 717 | 390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622 | 221 | 390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508 | 404 | 390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595 | 693 | 396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620 | 294 | 396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488 | 540 | 396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578 | 641 | 40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591 | 389 | 40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483 | 539 | 4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理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校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坚持德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勇于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合作的“创新发展路”。“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在30余万名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14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8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时代先锋和治国栋梁。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校坚持“锚定战略、前瞻布局、强化特色、创新超越”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针,持续实施“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研,在高能物质、科学探测、无人智能、跨域机动等战略性核心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特种材料等基础性前沿方向具有明显优势,科研成果量质齐增,科技创新屡屡取得新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