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吉林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吉林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吉林师范大学在山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师范大学
2025年山西高考考生要想上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28分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8分左右(位次100393名左右)。
1、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2分(位次20201),物理类为435分(位次89279)。
2、2023年吉林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3分(位次23731),物理类为416分(位次81123)。
3、2022年吉林师范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0分(位次25733),物理类为433分(位次81093)。
注:以上只是山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吉林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吉林师范大学在山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历史类) | 本二A | 501 | 10696 | 446 |
2024 | 山西(历史类) | 本二B | 462 | 20201 | 446 |
2023 | 山西(历史类) | 本二A | 453 | 15254 | 418 |
2023 | 山西(历史类) | 本二B | 423 | 23731 | 418 |
2022 | 山西(历史类) | 本二A | 506 | 8988 | 450 |
2022 | 山西(历史类) | 本二B | 450 | 25733 | 4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物理类) | 本二A | 481 | 58566 | 418 |
2024 | 山西(物理类) | 本二B | 435 | 89279 | 418 |
2023 | 山西(物理类) | 本二A | 436 | 67959 | 396 |
2023 | 山西(物理类) | 本二B | 416 | 81123 | 396 |
2022 | 山西(物理类) | 本二A | 433 | 81093 | 417 |
2022 | 山西(物理类) | 本二B | 433 | 81093 | 41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吉林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吉林师范大学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任党委书记王喜库,校长杨小天。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保持本科教学优势特色。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院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4个,省级本科高校应用型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67门;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育训练基地3个,省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吉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校对外交流活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外专引智、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2011年来,通过各类项目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留学进修300余人次,选派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交流项目、文化体验、实习实践等形式赴海外交流学习1000余人次。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6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