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重庆高考多少分可以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附2022-2024录取分数线)

更新时间:2025-05-16 22:47:03

2025年重庆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重庆高考多少分可以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一、2025年重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5年重庆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8分左右(位次1314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78分左右(位次72624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07分左右(位次3792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6分左右(位次101601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0分(位次9165),物理类为515分(位次52269)。

2、2023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6分(位次10009),物理类为473分(位次53840)。

3、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7分(位次9930),物理类为494分(位次45604)。

【专科批】

1、2023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4分(位次35802),物理类为411分(位次85033)。

2、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9分(位次38032),物理类为422分(位次80215)。

注:以上只是重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重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重庆(历史类)本科5309165428
2023重庆(历史类)本科50610009407
2023重庆(历史类)专科40435802180
2022重庆(历史类)本科5179930415
2022重庆(历史类)专科40938032180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2、物理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重庆(物理类)本科51552269427
2023重庆(物理类)本科47353840406
2023重庆(物理类)专科41185033180
2022重庆(物理类)本科49445604411
2022重庆(物理类)专科42280215180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获准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学校以建设劳动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全校共有教职工597人,其中专任教师383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3人,在聘副教授11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7.96%。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学校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拥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一带一路”与劳动关系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所等8个校属研究机构和中国职工发展研究所等25个院(部)属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团队,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职业安全卫生、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院以“资政、启民、崇劳、厚生”为使命,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通过编辑研究动态、撰写咨询报告、发布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全总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劳动教育研究院聚焦研究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与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通过创办《劳动教育评论》、编辑《劳动教育研究专报》、发布《中国劳动教育发展报告》、主办劳动教育高端研讨会和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等形式,在劳动教育决策制定、政策咨询、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智库作用。

相关推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真实评价怎么样?好不好

2024重庆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会上涨吗)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