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重庆医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重庆医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重庆医科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医科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重庆医科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1分左右(位次1126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70分左右(位次28269名左右)。
1、2024年重庆医科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56分(位次37119)。
2、2023年重庆医科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2分(位次8893),物理类为568分(位次30454)。
3、2022年重庆医科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6分(位次8480),物理类为558分(位次26762)。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重庆医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重庆医科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2 | 8893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6 | 8480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6 | 37119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6 | 37119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65 | 31312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4 | 16588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4 | 16588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68 | 30454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6 | 2608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3 | 1802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9 | 15507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33 | 5120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8 | 26762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9 | 2615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9 | 16011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84 | 13886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2 | 5179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重庆医科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重庆医科大学简介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22个学院(系),开设36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近五年来,累计新增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各级各类项目超过4500 项,资助经费约11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54项,资助经费达2.38亿元。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0余篇,年均增长率10%。多项成果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细胞》、《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近五年来,学校累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8项,包括重庆市科技奖一等奖5项,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独立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首台设备于2020年12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学校研发的新冠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产品为抗疫做出积极贡献,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完成中试生产和注册检,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数字化病毒检测技术、抗抑郁和中风药物相关技术、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技术、阿尔兹海默症预防等科技成果高质量完成转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