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2024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3分(位次53515),物理类为424分(位次101543)。
2、2023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1分(位次67494),物理类为390分(位次112645)。
3、2022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1分(位次64116),物理类为408分(位次112088)。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专科 | 463 | 53515 | 20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专科 | 431 | 67494 | 20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专科 | 471 | 64116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专科 | 424 | 101543 | 200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专科 | 390 | 112645 | 200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专科 | 408 | 112088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学校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管理促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为基、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的工商精神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现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省级“平安单位”暨省级“智安单位”、宁波市文明校园、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产教融合特色鲜明,重视加强“政校行企”合作办学,2005年起率先深入宁海、慈溪等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办学,创建了全国高职院校“县校合作”的“范本”。宁海学院现有与宁海模具产业紧密对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5个全链式专业,建有宁波华宝模具、阳超模具2个教学工厂,搭建了模具产业6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以此形成的“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被专家和媒体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和“解读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的范本”。慈溪学院现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并与宁波行知职高、慈溪职高等中职学校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联合家电企业成立“智能家电产教联盟”。以此形成的案例《基于县域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共融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与海曙区政府签订“1+X”全面合作协议,在乡村振兴、影视文化、电子商务、军民融合、临港园区、社区学院等10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职教服务“三农”发展,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入选全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与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如与美国GE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了省内第一个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师培训中心和技能认证中心;以引协会(学会)入校、校会深度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点对线”合作,已有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6家协会、学会落户学校,并与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等多家协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先后建成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