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武威职业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武威职业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武威职业学院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武威职业学院
1、2024年武威职业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81分(位次135679),物理类为403分(位次250867)。
2、2023年武威职业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71分(位次147988),物理类为319分(位次270002)。
3、2022年武威职业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39分(位次166861),物理类为258分(位次272707)。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武威职业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武威职业学院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专科 | 381 | 135679 | 150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专科 | 371 | 147988 | 150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专科 | 339 | 166861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专科 | 403 | 250867 | 15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专科 | 319 | 270002 | 15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专科 | 258 | 272707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武威职业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武威职业学院简介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融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学校已建成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级示范校、省级优质校,立项建设甘肃省“双高计划”学校,先后获批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首批全省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培育基地。被评为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及其产业链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合办学案例在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报、人民日报刊载报道,成为了科教融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全国样板。与武威重离子中心合作培养重离子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国重离子治疗系统产业集群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4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45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省级“双师型”专任教师297人,省级“园丁奖”6人、“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获批甘肃省第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4个。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14人。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2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黄炎培杯非遗创新大赛、“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铜奖4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28项、二等奖170项、三等奖314项,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