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1、2024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湖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36分(位次120013),物理类为268分(位次233669)。
2、2023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湖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1分(位次130597),物理类为238分(位次214779)。
3、2022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湖北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1分(位次128646),物理类为240分(位次199278)。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36 | 120013 | 200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54 | 117124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11 | 130597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26 | 129337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35 | 128271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37 | 127972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57 | 124355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58 | 124145 | 200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307 | 107813 | 200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专科 | 211 | 128646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68 | 233669 | 200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311 | 216698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38 | 214779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38 | 214779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52 | 212347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58 | 211045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63 | 209872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64 | 209589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74 | 206692 | 200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310 | 193198 | 200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专科 | 240 | 199278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简介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始建于199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学院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庆市“双高”院校培育建设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现有在校学生1.9万余人。
学院坚持创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与科大讯飞、长城汽车、华中数控、摩立斯等大型企业建有8个产业学院,共建6个国家级平台,牵头组建2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建有多个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平台。学院与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学生每年占47%以上,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成立东盟国际学院,加强与东盟国家以及德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合作办学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