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宁波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宁波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宁波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波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宁波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2分左右(位次1383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30分左右(位次93907名左右)。
1、2024年宁波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4分(位次13199),物理类为543分(位次78624)。
2、2023年宁波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3分(位次13269),物理类为525分(位次79062)。
3、2022年宁波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6分(位次15113),物理类为518分(位次79938)。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宁波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宁波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4 | 13199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0 | 3564 | 529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 | -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3 | 13269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8 | 3670 | 527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 | -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6 | 15113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1 | 4447 | 53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43 | 78624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68 | 52000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91 | 32470 | 53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25 | 79062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62 | 46179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85 | 30557 | 52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18 | 79938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1 | 35332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85 | 26460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宁波大学简介
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海内外“宁波帮”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始办学历程;1992年列入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通过原国家教委首批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宁波大学;2000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成为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2012年成为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建设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尊重学生选择权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现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项,通过国内和国际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另有非直属附属医院7家和临床教学医院12家。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3项。研究生教育质量位列全国百强行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建有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省优秀示范课程31门,省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81项,全国各专业学位教指委优秀案例35项,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102项。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全面落实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工作精神,着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能力过硬、知华友华的优秀国际学生。已与国外1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入选了“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宁波市国际人文交流基地,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学校建有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法临床医学双博士项目、中澳MBA项目、中美精算本科项目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建有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和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2个。现有与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韩国昌信大学和印尼Binus大学等共建的反向“2+2”项目3个。获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专项线上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2022-2023学年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省级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单位。牵头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大学体育教育与研究”国际联盟。学校获批“力学与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临床医学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项。截至目前,共输送8人次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进行实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