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重庆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重庆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重庆交通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交通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重庆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5分左右(位次1268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35分左右(位次87544名左右)。
1、2024年重庆交通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5分(位次12748),物理类为555分(位次65058)。
2、2023年重庆交通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7分(位次11698),物理类为531分(位次73035)。
3、2022年重庆交通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7分(位次10708),物理类为526分(位次72082)。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重庆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重庆交通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5 | 12748 | 529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7 | 11698 | 527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57 | 10708 | 53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55 | 65058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0 | 50121 | 53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31 | 73035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56 | 50777 | 52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26 | 72082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42 | 57673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重庆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2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648人,高级职称教师约90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聘请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业界精英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等获得者30余人。
国际交流合作富有成效。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先后与30余个国家近1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中(国)波(兰)大学联盟,并一直担任轮值主席。学校在非洲贝宁和美国华盛顿开办孔子学院,拥有欧洲研究中心和贝宁研究中心共2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约600人次/年,留学生曾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联合举办的“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摘金夺银。留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工程、信息、商贸和教育等行业发展,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肯定,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先后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合作举办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斯里兰卡和贝宁等国高校和机构合作举办了3个境外办学项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