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北方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方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方工业大学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方工业大学
2025年黑龙江高考考生要想上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6分左右(位次1238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2分左右(位次66064名左右)。
1、2024年北方工业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5分(位次4555),物理类为532分(位次24810)。
2、2023年北方工业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3分(位次3626),物理类为415分(位次36416)。
3、2022年北方工业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0分(位次3131),物理类为445分(位次32213)。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方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方工业大学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科 | 545 | 4555 | 410 |
2023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一A | 473 | 3626 | 430 |
2022 | 黑龙江(历史类) | 本一A | 510 | 3131 | 46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532 | 24810 | 3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科 | 568 | 15371 | 360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一A | 501 | 15230 | 408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一B | 415 | 36416 | 408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一A | 507 | 14431 | 429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本一B | 445 | 32213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北方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方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在7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精神,投身于新中国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步入新时代,学校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体系。建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通过教育认证(评估)专业8个,4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及教材课件(含重点)33门。建有21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获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8项。2003年以来,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
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电力电子工程学科进入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400名,居北京市属高校首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学校整体达到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条件。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初步形成了涵盖“智能信息”“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的“智能+”的学科特色;打造了“城市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城市综合治理与智慧服务”的“城市治理”应用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