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泉州师范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泉州师范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泉州师范学院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泉州师范学院
2025年广西高考考生要想上泉州师范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4分左右(位次1518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2分左右(位次125342名左右)。
1、2024年泉州师范学院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0分(位次24665),物理类为437分(位次103645)。
2、2023年泉州师范学院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5分(位次18997),物理类为411分(位次94435)。
3、2022年泉州师范学院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6分(位次20959),物理类为379分(位次114433)。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泉州师范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泉州师范学院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70 | 24665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98 | 16844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99 | 16582 | 400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505 | 18997 | 428 |
2022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496 | 20959 | 42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37 | 103645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60 | 85282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64 | 82110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73 | 75232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74 | 74467 | 371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411 | 94435 | 347 |
2022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379 | 114433 | 34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泉州师范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泉州师范学院简介
泉州师范学院坐落于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遗产之城——泉州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泉州大学师范学院,此后曾几度变迁,历经更名、停办、复办等发展历程。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泉州师范学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由创办于1923年的泉州师范学校、1939年的南安师范学校、1951年的泉州教育学院和1958年的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9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项1项、专项奖2项。获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项目或基地近10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00余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通过行业类专业认证,小学教育、英语、音乐学等1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近3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2000多项。
学校坚持科研创新和学术繁荣发展,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现有国家语委科研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4个。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批智库成员单位。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3项,其中省级社科成果奖45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2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他类科研课题120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