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福建农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福建农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福建农林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福建农林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1分左右(位次2613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39分左右(位次94333名左右)。
1、2024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7分(位次23305),物理类为510分(位次130826)。
2、2023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2分(位次24972),物理类为537分(位次89032)。
3、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1分(位次19056),物理类为525分(位次80352)。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福建农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福建农林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7 | 23305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2 | 24972 | 474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51 | 17339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1 | 19056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0 | 130826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9 | 93433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7 | 89032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3 | 82963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3 | 82963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6 | 79957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54 | 72168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5 | 80352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1 | 73864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1 | 73864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3 | 61253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福建农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学科特色鲜明。学校现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坚持学科、人才、平台基地、国际化和数字化“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构建以农林生物学科为主体,特色工科和人文社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形成了突出农林和生命科学,农工、农理、农文、农医融合发展的特色。在福建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3个学科被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学校农林主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发展优势不断增强,在植物科学相关学科领域具备较高国际影响力。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来,学校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交叉领域,新增农业人工智能等8个目录外自设二级学科和农林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等4个交叉学科。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双百计划”,积极打造农林领域的人才高地。现有教职工3195人;共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81人次(50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79人),居省属高校首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万人计划15人、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青8人、国家优青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3支。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八闽楷模”等先进典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