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3分左右(位次5382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25分左右(位次222846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69分左右(位次12368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14分左右(位次293952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2分(位次45348),物理类为465分(位次176133)。
2、2023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1分(位次51058),物理类为427分(位次167012)。
3、2022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1分(位次51830),物理类为435分(位次164090)。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27分(位次132313),物理类为320分(位次292071)。
2、2023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69分(位次136681),物理类为313分(位次266848)。
3、2022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81分(位次156294),物理类为273分(位次267347)。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 | -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62 | 45348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62 | 45305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27 | 132313 | 20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41 | 51058 | 44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69 | 136681 | 20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81 | 51830 | 48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81 | 156294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65 | 176133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65 | 17554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69 | 17028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320 | 292071 | 200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27 | 167012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313 | 266848 | 200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35 | 164090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73 | 267347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简介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0年经青岛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建;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注重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确立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发挥地方产业行业和恒星集团下属行业企业优势,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构建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工学交替、实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创新模式共同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近50项,荣获山东省第八届和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97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30%。外聘教师30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