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陕西高考理科507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1-01 08:43:04

2024年陕西高考理科考生50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0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陕西理科50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2024陕西高考理科507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陕西高考理科50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陕西高考理科50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广东工业大学(公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公办)、贵州大学(公办)、天津理工大学(公办)、中国矿业大学(公办),一共13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陕西高考理工类录取线为507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陕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07分的院校一共有5所。其中公办院校5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3广东工业大学公办理科本一507/28529
202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公办理科本一507/28429
20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公办理科本一507/26968
2021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类中外合作)公办理科本一507/26877
2021广西大学公办理科本一507/26988
在陕西理科50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陕西高考理科50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陕西高考理科50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广东工业大学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2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401—50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49—65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00多人,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800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6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9人。

2、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简介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立信”之名源自《论语》“民无信不立”。 学校起源于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1928年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在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和未来金融家摇篮。2011年,学校获得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8年,学校被列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高校。2022年,学校成为境内首家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的地方财经院校。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员工16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30余人,正高级职称111人,副高级职称3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0余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占三分之一以上,具有“双师型”资质教师占二分之一以上。学校还在业界、学界聘请了一批富有影响的客座、兼职教授。2021年,学校获批“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开展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欧盟高校合作开展伊拉斯谟+项目,与丹麦IBA国际商学院合作举办孔子学院。

3、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一级学科38个,2022年招生本科专业66个,其中35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广西一流学科,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以及45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79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6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