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51分左右(位次5023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3分左右(位次214423名左右)。
1、2024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2分(位次45520),物理类为465分(位次175157)。
2、2023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3分(位次45482),物理类为429分(位次163598)。
3、2022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2分(位次43668),物理类为435分(位次164410)。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62 | 45520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53 | 45482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92 | 43668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65 | 175157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65 | 176062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65 | 176153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29 | 163598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35 | 164410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2003年6月设立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现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2年4月,科大讯飞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并主导办学;2016年4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自2012年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以来,学校确立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校董事会确立的“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提出安信工九条独特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并不断迭代“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开拓“四通道”个性化培养计划;重构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增设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夏季小学期,较大幅度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设立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以获批的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为载体,构建知识产权专利创新培育体系,构建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开展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并逐步实施“4L4D+Cx”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大学生素质养成计划,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积极探索校政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校政企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校政共建芜湖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其他学院与相关企业大力开展“一专业(群)一企业”合作共建。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发力面向产业的工程应用、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为建成教育改革旗帜鲜明、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拼搏、持续奋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