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50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0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上海50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上海高考50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上海高考50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武汉科技大学(公办)、东北电力大学(公办)、河南大学(公办)、上海海事大学(公办)、湖州师范学院(公办),一共44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上海高考50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上海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07分的院校一共有15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5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武汉科技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7795 |
2024 | 东北电力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7795 |
2023 | 江西财经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7863 |
2023 | 江西财经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7863 |
2023 | 上海音乐学院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7863 |
202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6074 |
2022 | 南京医科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6074 |
2022 | 浙江工业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本科 | 507/16074 |
在上海50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5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上海高考50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上海高考50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武汉科技大学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和湖北省“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1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1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2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2、江西财经大学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8.师资队伍:学校共有教职工2313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25人;具有博士学位904人;博士生导师184人;硕士生导师874人。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6人,江西省“双千计划”33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员16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等担任学校顾问;国内外330余名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
3、浙江工业大学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己任,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的战略布局。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学校先后有8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排行榜第30位,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400强。近三年以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5篇;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6位;位列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第7位。“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8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0项,签订合同金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47项。2022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11.07亿元。学校与省内外60余个市、县(区)建立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关系,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66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