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安徽农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安徽农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安徽农业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农业大学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7分左右(位次2558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4分左右(位次68822名左右)。
1、2024年安徽农业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6分(位次8240),物理类为525分(位次68678)。
2、2023年安徽农业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0分(位次23970),物理类为523分(位次64145)。
3、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5分(位次31736),物理类为474分(位次81458)。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安徽农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安徽农业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56 | 8240 | 432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90 | 23970 | 426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51 | 8651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475 | 31736 | 435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45 | 9065 | 435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48 | 8393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5 | 68678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65 | 38007 | 437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3 | 64145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42 | 51687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46 | 49101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74 | 81458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15 | 52504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2 | 47569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5 | 45487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6 | 44840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农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安徽农业大学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现有ESI前1%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有73个本科专业,其中33个专业入选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国家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形成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和“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