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高考历史类考生58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8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福建历史类58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福建高考历史类58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福建高考历史类58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东华大学(公办)、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四川大学(公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一共73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福建高考文史类58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福建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84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12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254 |
2024 | 东华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254 |
2024 | 华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254 |
2023 | 北京化工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642 |
202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642 |
2023 | 华中农业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642 |
2022 | 江南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249 |
2022 | 福州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323 |
2022 | 郑州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84/2323 |
在福建历史类58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福建高考历史类58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福建高考历史类58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科研创新,成果卓著。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600余项,产出科研成果15000余项、智库与社会服务类成果2000余项。“十三五”以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教育部“改革开放40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2项。《法商研究》在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中稳居前列并入选全国“百强报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荣获“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华南师范大学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学校设4个学部、38个学院、11个研究院(中心)。
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工5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正高级690人、副高级710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87人次、省级人才260人次。院士(含双聘和外籍)8人,国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国家四青人才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9人,广东省重大人才项目45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50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 人,省级劳动模范 3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
3、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32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