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兰州财经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兰州财经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兰州财经大学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兰州财经大学
2025年广东高考考生要想上兰州财经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3分左右(位次5777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5分左右(位次139466名左右)。
1、2024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1分(位次44922),物理类为493分(位次160032)。
2、2023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0分(位次61574),物理类为506分(位次133035)。
3、2022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6分(位次36433),物理类为514分(位次120988)。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兰州财经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兰州财经大学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1 | 44922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6 | 41732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7 | 40989 | 428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70 | 61574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2 | 45331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6 | 42322 | 433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6 | 36433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7 | 35651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3 | 16003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5 | 138441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5 | 122191 | 442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6 | 133035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7 | 131628 | 439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4 | 120988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财经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学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并入兰州商学院;2002年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64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专业为甘肃省“一本”招生专业。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7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省级首批“众创空间”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4门。建校70余年来,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七十余载春华秋实。展望未来,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拓展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加快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