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4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17 18:31:50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郑州轻工业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河南(本省):

1、郑州轻工业大学2024年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11分、文科533分。

2、郑州轻工业大学2024年在河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91分、文科517分。

在外省(市):

1、在新疆(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384分、文科430分。

2、在辽宁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00分、理科504分。

3、在海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62分。

4、在黑龙江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89分、文科500分。

5、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14分。

二、郑州轻工业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52546263
物理类53146566
北京(本科)综合类48243448
重庆(本科)历史类50842880
物理类52142794
福建(本科)历史类50343172
物理类54044991
甘肃(本科)物理类494370124
历史类51342192
广东(本科)历史类51042882
物理类51344271
广西(本科)物理类506371135
历史类519400119
贵州(本科)物理类493380113
历史类51844276
海南(本科)综合类56248379
河北(本科)物理类52344875
历史类54444995
河南(本一)理科5115110
文科53352112
河南(本二)理科49139695
文科51742889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489360129
历史类50041090
湖北(本科)历史类52543293
物理类53043793
湖南(本科)物理类48742265
历史类51243874
江西(本科)物理类52044872
历史类53946376
吉林(本科)历史类498369129
物理类510345165
江苏(本科)物理类52646264
历史类53647858
辽宁(本科)历史类500400100
物理类504368136
内蒙古(本一A)理科48947118
内蒙古(本二A)理科42936069
文科42838147
宁夏(本一)理科44543213
文科4964960
青海(本一)理科39434351
文科44041129
山东(1段)综合类50144457
山西(本二A)理科49841880
文科50844662
山西(本二B)理科49041872
陕西(本二)理科47137299
文科47539778
上海(本科)综合类41440311
四川(本一)理科57053931
四川(本二)理科53045971
文科52845771
天津(本科A)综合类53147556
新疆(本二)理科384262122
文科430304126
云南(本一)理科55650551
云南(本二)理科50542085
文科52548045
浙江(1段)综合类4924920
浙江(2段)综合类489269220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郑州轻工业大学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隶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国际化特色试点高校。学校牢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精神和“朴实、务实、扎实”的校风,扎根中原大地,发挥优势特色,为国家、地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科学校区、东风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200余亩。有教职工23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0000余人。各类中外文纸质图书245万册,电子图书861万册,建有“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获评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拥有加拿大工程研究院、挪威科学院、欧洲科学院、俄罗斯交通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聘请6位院士为学科战略科学家。有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原学者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人才3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组建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39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7个省级教学团队。

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建有以“冷链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6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38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160余项。近五年,主持获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居省内高校第三位。连续四年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00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