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商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2024年贵州商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贵州商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
在贵州(本省):
贵州商学院2024年在贵州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14分、历史类452分。
在外省(市):
1、在河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41分、历史类434分。
2、在广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21分、历史类445分。
3、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494分。
4、在云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68分、历史类534分。
5、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56分、历史类476分。
二、贵州商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 | 招生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差 |
---|---|---|---|---|
安徽(本科) | 历史类 | 474 | 462 | 12 |
物理类 | 480 | 465 | 15 | |
重庆(本科) | 历史类 | 480 | 428 | 52 |
物理类 | 481 | 427 | 54 | |
广东(本科) | 历史类 | 487 | 428 | 59 |
物理类 | 489 | 442 | 47 |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21 | 371 | 50 |
历史类 | 445 | 400 | 45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14 | 380 | 34 |
历史类 | 452 | 442 | 10 |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02 | 448 | 54 |
历史类 | 508 | 449 | 59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41 | 396 | 45 |
文科 | 434 | 428 | 6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56 | 422 | 34 |
历史类 | 476 | 438 | 38 |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484 | 448 | 36 |
历史类 | 508 | 463 | 45 |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481 | 462 | 19 |
历史类 | 485 | 478 | 7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94 | 444 | 50 |
四川(本二) | 理科 | 507 | 459 | 48 |
文科 | 509 | 457 | 52 | |
云南(本二) | 理科 | 468 | 420 | 48 |
文科 | 534 | 480 | 54 | |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贵州商学院简介
贵州商学院沿于1947年的“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是贵州商科教育的发祥地。195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整合商科教育资源组建“贵州省贸易中等技术学校”;1961年与贵州省粮食学校合并成立“贵州省商业学校”,开启了贵州公办商科教育的先河;1987年升格为“贵州商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贵州商学院”;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学校由省商务厅划转省教育厅管理,同年成为贵州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估;2022年,获批成为贵州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先进,图书资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红色文化浓郁,师生学习生活环境舒适优美。
学校以商为名,因商而建,依商而兴,始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为己任。建校以来,秉承“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校训,扎根贵州大地办学,培养了10万多商科英才,被誉为“黔商摇篮”,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12.22万册,电子图书137.92万册。设有11个教学单位,面向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开设有30个本科专业(含1个合作办学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4个学科门类,2023年新增数字经济、应急管理2个本科专业,并已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获批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7个,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自2018年以来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一直排在全国前20位。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就业创业“金课”1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金课”(一流课程)27门,省级教改项目6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