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2024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
在河南(本省):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4年在河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236分、文科281分。
在外省(市):
1、在山西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290分、文科302分。
2、在安徽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278分、理科379分。
3、在山东省(2段)最低录取分数线:364分。
4、在湖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333分、理科367分。
5、在广西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308分、文科320分。
二、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 | 招生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差 |
---|---|---|---|---|
安徽(专科) | 历史类 | 278 | 200 | 78 |
物理类 | 379 | 200 | 179 | |
广西(专科) | 物理类 | 308 | 200 | 108 |
历史类 | 320 | 200 | 120 | |
河北(专科) | 历史类 | 366 | 200 | 166 |
物理类 | 401 | 200 | 201 | |
河南(专科) | 理科 | 236 | 185 | 51 |
文科 | 281 | 185 | 96 | |
湖北(专科) | 历史类 | 333 | 200 | 133 |
物理类 | 367 | 200 | 167 | |
湖南(专科) | 历史类 | 337 | 200 | 137 |
物理类 | 363 | 200 | 163 | |
江西(专科) | 历史类 | 334 | 270 | 64 |
物理类 | 335 | 240 | 95 | |
山东(2段) | 综合类 | 364 | 150 | 214 |
山西(专科) | 理科 | 290 | 130 | 160 |
文科 | 302 | 130 | 172 | |
四川(专科) | 理科 | 392 | 150 | 242 |
文科 | 356 | 150 | 206 | |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简介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直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已形成“一校、两地(郑州市、开封市)、三校区(郑州校区、开封北院校区、开封南院校区)”的办学格局,主校区在郑州市中原区。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河南省化学工业学校,2010年转制为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与原河南省医药学校合并更名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校是河南省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省级品牌示范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总占地面积875亩,建筑面积30.97万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121个,各类图书资源总量达545.22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9个二级学院,1个本科部(与郑州轻工业大学联办),5个教学部(中心),全日制在校生达19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8.1万余名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各类从业人员6万余人次。
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学校按照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骨干示范院校项目为重点,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各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学校现设有50个专科专业,3个本科专业,涵盖生物与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食品药品与粮食、医药卫生等10个专业大类。其中,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2个、产教融合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完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1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立体化教材4部、省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2部、省级教学工程项目25项。
学校以“科技强校、科研促教”为宗旨,创建省级平台,争取重大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培育科研团队,拓展产教融合,强化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聚焦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省、校二级联动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23项;发表学术论文1921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309部;授权专利491件、软件著作权66件,科研创新实力大幅度提升。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搭建“线上+线下”科技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合同到款数百万;开展岗位技术培训、科技支农等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年均10万人次以上。引智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规模近400人,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