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大理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大理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大理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理大学
2025年湖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大理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14分左右(位次1787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9分左右(位次81622名左右)。
1、2024年大理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08分(位次19630),理科为521分(位次71942)。
2、2023年大理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09分(位次18328),理科为510分(位次72830)。
3、2022年大理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10分(位次18661),理科为458分(位次92648)。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大理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大理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08 | 19630 | 432 |
2024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5 | 17763 | 432 |
2024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9 | 16738 | 432 |
2024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30 | 13882 | 432 |
2023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09 | 18328 | 426 |
2023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0 | 18068 | 426 |
2023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1 | 17807 | 426 |
2023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20 | 15480 | 426 |
2022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0 | 18661 | 435 |
2022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3 | 17754 | 435 |
2022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15 | 17175 | 435 |
2022 | 湖北(文科) | 本科 | 521 | 15358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1 | 71942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4 | 6950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4 | 6950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4 | 69503 | 437 |
2024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9 | 65360 | 437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10 | 72830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19 | 66865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4 | 63434 | 424 |
2023 | 湖北(理科) | 本科 | 528 | 60759 | 424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458 | 92648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493 | 67922 | 409 |
2022 | 湖北(理科) | 本科 | 498 | 64483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大理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大理大学简介
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成大理学院,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经过45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非省会城市中最早开展本科教育并最早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在云南地方高校中的“领头雁”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巩固。
学校汇集了“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100余人。现有“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9个。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云南省发展定位,聚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目标,以“一引领三融入五突破”为中心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势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铸校战略,坚定信念、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