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考生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河海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河海大学在江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海大学
2025年江西高考考生要想上河海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5分左右(位次347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71分左右(位次25080名左右)。
1、2024年河海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91分(位次2734),物理类为582分(位次18520)。
2、2023年河海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8分(位次2405),物理类为568分(位次21550)。
3、2022年河海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7分(位次2191),物理类为560分(位次17734)。
注:以上只是江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河海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河海大学在江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591 | 2734 | 463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596 | 2293 | 463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88 | 2405 | 533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94 | 1950 | 533 |
2022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77 | 2191 | 5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82 | 18520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88 | 16008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99 | 11525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602 | 10227 | 44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68 | 21550 | 51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76 | 17521 | 51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600 | 9457 | 518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60 | 17734 | 509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79 | 10131 | 5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4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学校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2门,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在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A等。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水旱灾害防御、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智慧水利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南水电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90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