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苏州科技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苏州科技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苏州科技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苏州科技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苏州科技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2分左右(位次1086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14分左右(位次72402名左右)。
1、2024年苏州科技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2分(位次8858),物理类为503分(位次84903)。
2、2023年苏州科技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3分(位次8718),物理类为511分(位次71675)。
3、2022年苏州科技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9分(位次10402),物理类为509分(位次63199)。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苏州科技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苏州科技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52 | 8858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53 | 8676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3 | 8718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4 | 8533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39 | 10402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1 | 9837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03 | 84903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13 | 74125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41 | 48114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4 | 38493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11 | 7167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49 | 42191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9 | 35785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09 | 63199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31 | 4490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42 | 36855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苏州科技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苏州科技大学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坐落在文蕴醇厚、文脉绵长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5‰;9个江苏省优势/重点学科,其中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连续4期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连续6年入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65个本科专业中,19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10个专业通过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校现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0个。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连续主持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课题。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25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8项(一等奖18项)。发表Nature等国际顶刊论文13篇,ESI高被引论文91篇。4名教师连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