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1分左右(位次4960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71分左右(位次178817名左右)。
1、2024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8分(位次50548),物理类为467分(位次181984)。
2、2023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3分(位次48843),物理类为469分(位次155786)。
3、2022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5分(位次46430),物理类为449分(位次151000)。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78 | 50548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87 | 46415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1 | 44493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2 | 44011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4 | 43079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83 | 48843 | 474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91 | 44721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485 | 46430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67 | 181984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0 | 156375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4 | 151409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4 | 151409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5 | 150227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8 | 146449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69 | 155786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3 | 152316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73 | 152316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49 | 151000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55 | 146582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现有泉山、潘安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面积41万余平方米,新建的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
学院举办方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有6个省优势学科、10个省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3个学科入榜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4个学科入榜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院依托江苏师范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学科教学优势,秉承“崇德尚能、明志笃行”院训精神,围绕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产学融合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节水先进单位等荣誉,拥有3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专任教师获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5人,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出版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与徐工集团、国网江苏电力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交流,每年支持近200人次学生赴世界知名大学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毕业生考研成绩显著,升学率保持在1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