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药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药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药科大学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药科大学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药科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2分左右(位次386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77分左右(位次42017名左右)。
1、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0分(位次1959),物理类为494分(位次35189)。
2、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8分(位次1933),物理类为472分(位次20218)。
3、2022年中国药科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6分(位次2150),物理类为516分(位次9540)。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药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药科大学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70 | 1959 | 421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38 | 1933 | 488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26 | 2150 | 48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494 | 35189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26 | 23231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54 | 14758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67 | 11530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82 | 8230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87 | 7305 | 37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72 | 20218 | 433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16 | 9728 | 433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16 | 9540 | 44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药科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药科大学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致力于建设以“药学+X”为牵引、“新药科”和“大药学”为特征,医药、农药、兽药融合发展,面向世界一流的“现代药学学科体系2.0”。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学科获评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龙头学科药学和中药学继续保持优势,均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23年11月,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排名全球前1‰(万分之1.398),位列全球第18位、亚洲高校第1位。在2023 US 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全球第7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学科排行中,学校药物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3位。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药学、中药学学科分别排名国内第1位、第2位,均进入“中国顶尖学科”。
八十余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十余万毕业生,一大批学术栋梁、行业领袖和政界精英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先后走出了10位院士和一批药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我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著名中医中药学家叶桔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学制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人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彭司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的先驱者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家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著名中药生物工程专家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物代谢动力学家王广基;德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学专家来茂德;成功研制出3个意义重大创新药物的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著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谢宗万;我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著名药物学家廖清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著名药物分析学家安登魁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