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河海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河海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海大学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河海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9分左右(位次504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58分左右(位次56770名左右)。
1、2024年河海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07分(位次2704),物理类为600分(位次25353)。
2、2023年河海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5分(位次2267),物理类为560分(位次35835)。
3、2022年河海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1分(位次2159),物理类为567分(位次26784)。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河海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河海大学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607 | 2704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617 | 1882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85 | 2267 | 495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81 | 2159 | 52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600 | 25353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619 | 1557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620 | 15385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60 | 35835 | 482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83 | 23254 | 482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600 | 15585 | 482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67 | 26784 | 491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71 | 24616 | 491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96 | 12491 | 49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4亩。
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新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数学学院、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大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河海里尔学院等专业院系。学校现有教职工3636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654名;现有院士5人(其中外籍院士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3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600余人次,博士生导师604人。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学生5万余名,其中研究生18536人,普通本科生21571人,留学生1562人。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各类人才,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走出去”战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