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考生多少分能上贵州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贵州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贵州大学在河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贵州大学
2025年河南高考考生要想上贵州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69分左右(位次694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2分左右(位次111894名左右)。
1、2024年贵州大学在河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3分(位次19675),物理类为534分(位次94894)。
2、2023年贵州大学在河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4分(位次15484),物理类为523分(位次110642)。
3、2022年贵州大学在河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4分(位次14280),物理类为531分(位次85142)。
注:以上只是河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贵州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贵州大学在河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河南(历史类) | 本一 | 533 | 19675 | 521 |
2024 | 河南(历史类) | 本一 | 559 | 9687 | 521 |
2023 | 河南(历史类) | 本一 | 564 | 15484 | 547 |
2023 | 河南(历史类) | 本一 | 598 | 5035 | 547 |
2022 | 河南(历史类) | 本一 | 544 | 14280 | 527 |
2022 | 河南(历史类) | 本一 | 570 | 5373 | 52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34 | 94894 | 511 |
2024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64 | 56189 | 511 |
2024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83 | 36841 | 511 |
2024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600 | 23638 | 511 |
2023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23 | 110642 | 514 |
2023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52 | 68278 | 514 |
2023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84 | 33845 | 514 |
2023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97 | 23710 | 514 |
2022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31 | 85142 | 509 |
2022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31 | 85142 | 509 |
2022 | 河南(物理类) | 本一 | 581 | 27613 | 5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贵州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181.26亩,图书馆藏书总量393万余册,电子图书374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4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现有在职职工4277人,其中专任教师280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58.77%。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10个;ESI全球前1%学科6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总数84个,其中国家级5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