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江苏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江苏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江苏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大学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江苏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70分左右(位次578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72分左右(位次32770名左右)。
1、2024年江苏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7分(位次4789),物理类为574分(位次31969)。
2、2023年江苏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1分(位次5304),物理类为574分(位次32232)。
3、2022年江苏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5分(位次5130),物理类为551分(位次29090)。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江苏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江苏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77 | 4789 | 432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71 | 5304 | 426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80 | 4105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65 | 5130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74 | 31969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89 | 23071 | 437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74 | 32232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79 | 29562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81 | 28532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87 | 25378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90 | 23984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93 | 22527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51 | 29090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56 | 26323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67 | 20643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江苏大学简介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优良。学科涵盖工学、农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34个教学机构,97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比例达43%),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群体。在校生4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4000余人,学历留学生2300余人(研究生比例达54%)。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30万册,订阅各类数据库11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1个,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农业装备文献资源中心和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图书近3000种,主办国际、国内学术期刊11种,其中《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高校教育管理》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学为中心、以本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形成了以40个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重大赛事中表现优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8届喜捧“优胜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连续4届获得双金奖,校大学生男子排球队屡获全国冠军,女子足球队获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季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