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南京林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南京林业大学在山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林业大学
2025年山西高考考生要想上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15分左右(位次790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97分左右(位次48969名左右)。
1、2024年南京林业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6分(位次4876),物理类为525分(位次34494)。
2、2023年南京林业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1分(位次4565),物理类为499分(位次34103)。
3、2022年南京林业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5分(位次5418),物理类为518分(位次25640)。
注:以上只是山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南京林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南京林业大学在山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历史类) | 本一B | 536 | 4876 | 516 |
2023 | 山西(历史类) | 本一B | 511 | 4565 | 490 |
2022 | 山西(历史类) | 本一B | 525 | 5418 | 51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A | - | - | 506 |
2024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B | 525 | 34494 | 506 |
2023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A | 510 | 29440 | 480 |
2023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B | 499 | 34103 | 480 |
2022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A | 518 | 25640 | 498 |
2022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A | 538 | 17134 | 498 |
2022 | 山西(物理类) | 本一B | 520 | 24672 | 49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林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南京林业大学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瞄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27项,国家生物育种科技专项 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在《Natur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3篇, ESI高被引论文381篇,审认定良种40个,获植物新品种权79个,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62项。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建有“林木遗传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与种质创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林木生物质先进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建有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江苏生态林业与双碳战略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江苏省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7份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40余份智库成果获中央部委和江苏省等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份成果被全国人大、政协、江苏省委省政府等采纳或采用。持续发布《生态林业蓝皮书》和《生态文明绿皮书》。
学校坚持多校区融合发展,拥有南京新庄校区、淮安校区和正在建设中的白马新校区,总面积10244.15亩。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总量240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构建了校区全覆盖高效运行的智慧校园一体化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