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湖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湖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湖南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湖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08分左右(位次130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2分左右(位次110248名左右)。
1、2024年湖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3分(位次5153),物理类为554分(位次38493)。
2、2023年湖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07分(位次1311),物理类为481分(位次99466)。
3、2022年湖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9分(位次1737),物理类为568分(位次21246)。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湖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湖南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73 | 5153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05 | 1567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13 | 1056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07 | 1311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12 | 1048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9 | 1737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99 | 1010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54 | 38493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5 | 16203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6 | 15795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03 | 13129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4 | 9478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2 | 7275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1 | 99466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2 | 10771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4 | 1006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5 | 9752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7 | 9182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2 | 7721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3 | 743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5 | 6922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68 | 21246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1 | 1120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2 | 10861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3 | 10493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8 | 892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02 | 7690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03 | 7411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04 | 7135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湖南大学简介
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师生中涌现出42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成为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
学校现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297人次,其中两院院士全职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