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淮阴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淮阴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淮阴工学院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淮阴工学院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淮阴工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8分左右(位次4083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22分左右(位次103352名左右)。
1、2024年淮阴工学院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8分(位次30762),物理类为421分(位次103615)。
2、2023年淮阴工学院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7分(位次31950),物理类为421分(位次90073)。
3、2022年淮阴工学院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2分(位次29453),物理类为453分(位次79989)。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淮阴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淮阴工学院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二 | 508 | 30762 | 48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二 | 531 | 20901 | 48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二 | 487 | 31950 | 465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二 | 503 | 23968 | 46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二 | 532 | 29453 | 50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二 | 540 | 25582 | 50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二 | 421 | 103615 | 420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二 | 446 | 86176 | 420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二 | 421 | 90073 | 4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二 | 447 | 71340 | 40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二 | 453 | 79989 | 430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二 | 463 | 72647 | 43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淮阴工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淮阴工学院简介
淮阴工学院坐落于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应用特色鲜明的省属本科院校。现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高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本科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苏台青年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单位。近3年,在全省年度综合考核中,学校两次获评第一等次、校领导班子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3个校区,校园占地170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万平方米。设有22个教学科研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在校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硕士生导师698人(含企业、兼职),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7人,引聘国家级人才21人;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省技能大师、江苏外专百人、省产业教授等省级重点人才3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人;省“双创计划”“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项目480余人次;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社科团队14个。
学校拥有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6个;获批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近5年,获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获批国家“金课”3门,省级“金课”2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5门;省部级以上重点教材50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