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黄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黄海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9分左右(位次5106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7分左右(位次210276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27分左右(位次13222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82分左右(位次302978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3分(位次44645),物理类为471分(位次167878)。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6分(位次48825),物理类为438分(位次152675)。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2分(位次51111),物理类为443分(位次154355)。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45分(位次129023),物理类为267分(位次305996)。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22分(位次146681),物理类为281分(位次280577)。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2分(位次164882),物理类为241分(位次273223)。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黄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黄海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63 | 44645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45 | 129023 | 200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53 | 127331 | 200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419 | 65419 | 20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46 | 48825 | 44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22 | 146681 | 20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82 | 51111 | 48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12 | 164882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71 | 167878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71 | 166835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67 | 305996 | 200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99 | 298573 | 200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423 | 224468 | 200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38 | 152675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81 | 280577 | 200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43 | 154355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41 | 273223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现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以上,教师中85%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比65.2%,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省市教学名师、突出贡献专家、齐鲁首席技师等高端人才30余人次;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联合300余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1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行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4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技术服务基地4个,技术研发团队4个、服务地方专家智库平台3个。2023年获批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教育科研基地。成立非遗研究中心、ESB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中心,探索产学研发展新路径;与区域多家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师生共创、企生共创、学生自创工作室138个,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育人新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