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考生多少分能上安阳师范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安阳师范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安阳师范学院在福建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福建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阳师范学院
2025年福建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安阳师范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0分左右(位次1235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1分左右(位次73656名左右)。
1、2024年安阳师范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83分(位次15626),理科为502分(位次73050)。
2、2023年安阳师范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96分(位次14098),理科为496分(位次57790)。
3、2022年安阳师范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14分(位次14716),理科为495分(位次54893)。
注:以上只是福建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安阳师范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安阳师范学院在福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文科) | 本科 | 483 | 15626 | 431 |
2024 | 福建(文科) | 本科 | 491 | 14162 | 431 |
2024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00 | 12465 | 431 |
2023 | 福建(文科) | 本科 | 496 | 14098 | 453 |
2023 | 福建(文科) | 本科 | 499 | 13554 | 453 |
2023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04 | 12594 | 453 |
2022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14 | 14716 | 468 |
2022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14 | 14716 | 468 |
2022 | 福建(文科) | 本科 | 515 | 14427 | 46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02 | 73050 | 449 |
2023 | 福建(理科) | 本科 | 496 | 57790 | 431 |
2023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02 | 54247 | 431 |
2022 | 福建(理科) | 本科 | 495 | 54893 | 428 |
2022 | 福建(理科) | 本科 | 500 | 52080 | 42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安阳师范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安阳师范学院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甲骨文故乡、殷墟所在地、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2020年成为河南省17所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之一。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先进机器人、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甲骨文化智能产业)、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感知数据智能处理)、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氟药物精准合成)、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11个理工类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汉字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河南省天主教中国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甲骨文艺术)、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等10个人文社科类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外拨科研经费8937万元。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首次实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突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2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38部,获批国家专利97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54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录750篇。
学校坚持文化育校。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章程统领学校改革发展,把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和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用红旗渠精神锻造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汉字文化体验馆、殷商历史文化馆。推进校园升级改造工程,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大力推进校园绿化工程,环境育人作用明显增强。弘扬以“进德修业、博学笃行”校训和“自强不息”校风、“至爱求真”教风、“知行合一”学风,培育出榜样安师、红旗渠精神我来讲等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社会反响强烈的特色品牌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