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1、2024年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20分(位次54948),物理类为253分(位次117115)。
2、2023年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171分(位次62311),物理类为170分(位次112067)。
3、2022年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88分(位次44659),物理类为258分(位次99891)。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20 | 54948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23 | 54818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54 | 53143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54 | 53143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79 | 50666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82 | 50277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317 | 44534 | 160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332 | 41346 | 160 |
2023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171 | 62311 | 160 |
2022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288 | 44659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53 | 117115 | 1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73 | 113564 | 1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75 | 113150 | 1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89 | 109986 | 160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303 | 106264 | 160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170 | 112067 | 160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58 | 99891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简介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是2009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大众报业集团投资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山东省第一所专门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办学地址为莱西市学院路1号。为积极响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号召,更好的满足学校快速发展需要,2018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由烟台蓬莱迁往青岛莱西,并选址莱西高铁新城核心区,新校区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学校迁址新建工程总规划用地4260亩,总投资56亿元。
学校着眼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着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对接地方相关政策和产业布局,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办学机制,形成多元投入、合作共建的大好局面。现已与华为、海尔卡奥斯、阿里巴巴、京东集团、京东方、新方向、国轩电池、吉明美、洛唯新材料、海氏海诺等1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探索“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基地共享、教材共编和师资共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了“双身份管理、双场所教学、双主体培养,师傅带徒弟”的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新机制,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创新能力。
未来,学校将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化和产教的深度融合,走出富有山文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