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协和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协和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协和学院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山东协和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33分左右(位次2096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55分左右(位次95674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03分左右(位次5910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186分左右(位次115454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2分(位次23540),物理类为400分(位次78192)。
2、2023年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5分(位次21488),物理类为358分(位次73131)。
3、2022年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0分(位次24538),物理类为352分(位次80522)。
【专科批】
1、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89分(位次54516)。
2、2023年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02分(位次75616),物理类为184分(位次117660)。
3、2022年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22分(位次78818),物理类为162分(位次112662)。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协和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协和学院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422 | 23540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436 | 20407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专科 | 289 | 54516 | 160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二 | 435 | 21488 | 420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专科 | 202 | 75616 | 160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二 | 430 | 24538 | 425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专科 | 222 | 78818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400 | 78192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413 | 72252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415 | 71364 | 37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二 | 358 | 73131 | 337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专科 | 184 | 117660 | 160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二 | 352 | 80522 | 345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专科 | 162 | 112662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协和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协和学院简介
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和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同类高校第一名。在2023、2024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民办高校主榜第一名。
学校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下设10个教学院(部),开设43个普通本科专业,形成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2个、省级重点领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级教改项目7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