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建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建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建筑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建筑大学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5分左右(位次1680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1分左右(位次152815名左右)。
1、2024年山东建筑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9分(位次15850),物理类为522分(位次96937)。
2、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1分(位次11725),物理类为482分(位次100938)。
3、2022年山东建筑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2分(位次11292),物理类为536分(位次49776)。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建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建筑大学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39 | 15850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58 | 10660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31 | 11725 | 495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42 | 11292 | 52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2 | 96937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31 | 8573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31 | 84698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33 | 82931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45 | 69982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482 | 100938 | 482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36 | 49776 | 49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建筑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建筑大学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会——泉城济南。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31人,其中专任教师172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10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34%。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11人,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8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7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省优秀创新团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研究生导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创新团队60个。其中“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土木结构安全与防灾教师团队”“城乡空间设计与绿色技术集成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科特色鲜明。学校是全国唯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山东唯一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高校,山东省首个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实施高校。学校ESI工程学、环境及生态学2个学科居全球前1%,拥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筑学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拥有1个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47个。其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山东省高校唯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