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合肥师范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合肥师范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合肥师范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合肥师范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合肥师范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4分左右(位次2794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47分左右(位次198491名左右)。
1、2024年合肥师范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8分(位次22408),物理类为491分(位次139094)。
2、2023年合肥师范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6分(位次20579),物理类为448分(位次140944)。
3、2022年合肥师范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3分(位次21689),物理类为491分(位次96308)。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合肥师范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合肥师范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18 | 22408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21 | 21490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31 | 18042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06 | 20579 | 495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30 | 17326 | 523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23 | 21689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1 | 13909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7 | 11598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15 | 10510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16 | 103612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1 | 97691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8 | 89350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495 | 87781 | 482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48 | 140944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499 | 87211 | 491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91 | 96308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合肥师范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合肥师范学院简介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现设14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59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国际生近17000人;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23个、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9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项目7项;国家和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9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9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3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4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19项。
学校建有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智能干预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绿色食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魂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产业化研究院、省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微波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设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探测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高校联合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省级运动健康信息监测省级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安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4个。近五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项,其中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0项;出版著作、教材122部;获国家专利452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