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黄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青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黄海学院
2025年青海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80分左右(位次678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14分左右(位次21963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29分左右(位次1665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64分左右(位次28363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86分(位次6350),物理类为325分(位次20392)。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83分(位次6902),物理类为311分(位次19286)。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82分(位次7209),物理类为310分(位次20537)。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45分(位次16032),物理类为192分(位次32254)。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29分(位次16520),物理类为260分(位次27139)。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6分(位次15949),物理类为275分(位次25042)。
注:以上只是青海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黄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黄海学院在青海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历史类) | 本二 | 386 | 6350 | 382 |
2024 | 青海(历史类) | 专科 | 245 | 16032 | 150 |
2023 | 青海(历史类) | 本二 | 383 | 6902 | 378 |
2023 | 青海(历史类) | 专科 | 229 | 16520 | 150 |
2022 | 青海(历史类) | 本二 | 382 | 7209 | 370 |
2022 | 青海(历史类) | 专科 | 216 | 15949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物理类) | 本二 | 325 | 20392 | 325 |
2024 | 青海(物理类) | 专科 | 192 | 32254 | 150 |
2023 | 青海(物理类) | 本二 | 311 | 19286 | 309 |
2023 | 青海(物理类) | 专科 | 260 | 27139 | 150 |
2022 | 青海(物理类) | 本二 | 310 | 20537 | 308 |
2022 | 青海(物理类) | 专科 | 275 | 25042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现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能专业建设,打造13大教学科研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1项,市厅级课题246项;组织开展校级课题289项;公开发表论文4292篇;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75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建设校级科研平台37个。承办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变革与院校研究专业化学术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联合300余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1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行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4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技术服务基地4个,技术研发团队4个、服务地方专家智库平台3个。2023年获批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教育科研基地。成立非遗研究中心、ESB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中心,探索产学研发展新路径;与区域多家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师生共创、企生共创、学生自创工作室138个,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育人新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