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重庆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重庆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重庆大学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大学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重庆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0分左右(位次148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2分左右(位次31754名左右)。
1、2024年重庆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7分(位次2756),物理类为566分(位次11764)。
2、2023年重庆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8分(位次471),物理类为499分(位次13235)。
3、2022年重庆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4分(位次460),物理类为557分(位次3448)。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重庆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重庆大学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57 | 2756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59 | 2623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615 | 432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615 | 432 | 421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78 | 471 | 488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64 | 460 | 48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66 | 11764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67 | 11530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81 | 8415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615 | 3226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616 | 3123 | 37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99 | 13235 | 433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66 | 3200 | 433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57 | 3448 | 44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重庆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重庆大学简介
重庆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929年,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
入选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20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高校、首批10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10所“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施高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力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成立本科生院,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加强通识教育。6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进入“强基计划”,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两江新区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创新平台、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
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已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各类国际合作平台近20个。创新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研究生全球学术课程、全球学术前沿学科系列讲座项目,鼓励支持师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致力于中华文化推广,设有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孔子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积极打造“留学重大”品牌,建成全英文授课硕博项目45个、全英文授课课程300余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