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考生多少分能上重庆医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重庆医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重庆医科大学在重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4年重庆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医科大学
2024年重庆新高考考生要想上重庆医科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513分左右(位次34346名左右),历史类预估需487分左右(位次13610名左右)。
1、2023年重庆医科大学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12分(位次35119),历史类为490分(位次12997)。
2、2022年重庆医科大学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15分(位次35260),历史类为509分(位次11555)。
3、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45分(位次38535),历史类为540分(位次13351)。
注:以上只是重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重庆医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重庆医科大学在重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 | 512 | 35119 | 406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558 | 17392 | 406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 | 523 | 30304 | 406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提前批B段(定向) | 565 | 15216 | -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提前批B段(国家专项计划) | 546 | 21407 | - |
2022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 | 515 | 35260 | 411 |
2022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560 | 16719 | 411 |
2022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 | 524 | 31124 | 411 |
2021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 | 545 | 38535 | 446 |
2021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5+3) | 645 | - | 446 |
2021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599 | 15172 | 446 |
2021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 | 551 | 35704 | 446 |
2021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提前批B段(贫困专项计划) | 595 | - | - |
2021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提前批B段(免费医学定向) | 586 | - | -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批 | 490 | 12997 | 407 |
2023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 | 491 | 12798 | 407 |
2022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批 | 509 | 11555 | 415 |
2022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 | 520 | 9382 | 415 |
2021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批 | 540 | 13351 | 456 |
2021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 | 553 | 10136 | 456 |
2021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提前批B段(免费医学定向) | 569 | - | -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4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4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重庆医科大学,待2024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重庆医科大学简介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323人,硕士生导师1967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外延揽高层次人才,成建制引进多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团队,加强本土人才引导与培育,逐步构建起“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形成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57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990人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500余人,人才塔基和师资蓄水池作用日益明显,人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