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北方民族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方民族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方民族大学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方民族大学
2025年广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北方民族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2分左右(位次1827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88分左右(位次146496名左右)。
1、2024年北方民族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58分(位次28573),理科为409分(位次128123)。
2、2023年北方民族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91分(位次24079),理科为391分(位次111485)。
3、2022年北方民族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9分(位次31242),理科为369分(位次122686)。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方民族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方民族大学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458 | 28573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488 | 19446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509 | 14201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511 | 13722 | 400 |
2023 | 广西(文科) | 本二 | 491 | 24079 | 428 |
2023 | 广西(文科) | 本二 | 499 | 21083 | 428 |
2022 | 广西(文科) | 本二 | 469 | 31242 | 421 |
2022 | 广西(文科) | 本二 | 498 | 20293 | 42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09 | 128123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28 | 111401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31 | 108795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39 | 102058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47 | 95492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48 | 94685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52 | 91476 | 371 |
2023 | 广西(理科) | 本二 | 391 | 111485 | 347 |
2023 | 广西(理科) | 本二 | 405 | 99437 | 347 |
2023 | 广西(理科) | 本二 | 419 | 88049 | 347 |
2022 | 广西(理科) | 本二 | 369 | 122686 | 343 |
2022 | 广西(理科) | 本二 | 379 | 114433 | 343 |
2022 | 广西(理科) | 本二 | 420 | 82414 | 34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北方民族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方民族大学简介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地区的中央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合作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合肥工业大学为教育部指定的对口支援高校。学校与北京大学、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共享集团等深入开展校校、校地、校企合作,互促共赢。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设有3个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现有1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守民族院校初心使命,传承民族院校红色基因,遵循教育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数据统计时间截止2024年5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