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大连民族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大连民族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大连民族大学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民族大学
2025年广西高考考生要想上大连民族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59分左右(位次2797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07分左右(位次129665名左右)。
1、2024年大连民族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0分(位次35125),物理类为419分(位次119236)。
2、2023年大连民族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1分(位次37533),物理类为408分(位次96657)。
3、2022年大连民族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7分(位次20609),物理类为398分(位次99148)。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大连民族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大连民族大学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40 | 35125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55 | 29614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70 | 24665 | 400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461 | 37533 | 428 |
2022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497 | 20609 | 42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19 | 119236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39 | 102058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40 | 101203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48 | 94685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92 | 61530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11 | 48736 | 371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483 | 44563 | 475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408 | 96657 | 347 |
2022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475 | 46667 | 475 |
2022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398 | 99148 | 34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大连民族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大连民族大学简介
大连民族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全国110多所中央部属高校之一,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设目标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学校现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17亩。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生物工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等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产品设计、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统计学、环境科学、经济学、视觉传达设计等27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10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组建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拥有生物工程、民族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林业、艺术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智库等18个。拥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省部级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部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获批组建文冠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1人,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4项、二等奖30项。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的本科创新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国际化等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近7万人,就业率连续24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体育教学研究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8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农八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56个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近70%,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超过95%。教师中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160多人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