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考生多少分能上湖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湖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湖南大学在宁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大学
2025年宁夏高考考生要想上湖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9分左右(位次262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96分左右(位次21521名左右)。
1、2024年湖南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0分(位次1655),物理类为467分(位次8565)。
2、2023年湖南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4分(位次2233),物理类为397分(位次13973)。
3、2022年湖南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5分(位次2714),物理类为452分(位次7439)。
注:以上只是宁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湖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湖南大学在宁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30 | 1655 | 496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69 | 564 | 496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72 | 524 | 496 |
2023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04 | 2233 | 488 |
2023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64 | 425 | 488 |
2023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65 | 399 | 488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495 | 2714 | 487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34 | 846 | 487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52 | 456 | 48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67 | 8565 | 432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75 | 7495 | 432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92 | 5647 | 432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514 | 3834 | 432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397 | 13973 | 397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54 | 6132 | 397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61 | 5411 | 397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528 | 1583 | 397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52 | 7439 | 412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505 | 2743 | 412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522 | 1867 | 412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531 | 1476 | 41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湖南大学简介
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建有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4项,获批“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0门,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金奖9项。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海外1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297人次,其中两院院士全职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