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东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东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东南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东南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东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03分左右(位次167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620分左右(位次7560名左右)。
1、2024年东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19分(位次767),物理类为614分(位次9478)。
2、2023年东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98分(位次1913),物理类为619分(位次8560)。
3、2022年东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92分(位次1497),物理类为595分(位次9829)。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东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东南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19 | 767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98 | 1913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18 | 771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92 | 1497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602 | 856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4 | 9478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6 | 8890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7 | 6074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51 | 2184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9 | 856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0 | 828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0 | 828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30 | 5723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32 | 529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37 | 433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42 | 341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45 | 2917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5 | 9829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07 | 6344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21 | 3474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东南大学简介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1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学校牵头建设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共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平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