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海洋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海洋大学在江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海洋大学
2025年江西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96分左右(位次232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83分左右(位次18149名左右)。
1、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04分(位次1677),物理类为594分(位次13354)。
2、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94分(位次1879),物理类为581分(位次15664)。
3、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8分(位次2170),物理类为564分(位次15732)。
注:以上只是江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海洋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海洋大学在江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604 | 1677 | 463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604 | 1622 | 463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608 | 1404 | 463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94 | 1879 | 533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601 | 1411 | 533 |
2022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78 | 2170 | 529 |
2022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86 | 1361 | 5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94 | 13354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94 | 13201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603 | 9902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604 | 9617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604 | 9634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605 | 9291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610 | 7698 | 44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81 | 15664 | 51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87 | 13537 | 51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609 | 7010 | 518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64 | 15732 | 509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88 | 7402 | 5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海洋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22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4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2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5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60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4项。
相关推荐: